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5-50岁为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下面将详细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一、关节表现
晨僵 几乎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晨僵,起床后活动一段时间后晨僵可减轻或消失。晨僵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炎症的程度及活动度呈正相关。
疼痛与压痛 关节痛往往是最早的关节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足跟痛较少见。约半数患者可有持续性的轻压痛。
关节肿胀 关节肿胀提示炎症较严重,与关节疼痛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
关节畸形 多见于较晚期患者,可出现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
二、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 典型的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表现,常见于关节突起和经常受压部位,如肘鹰嘴、尺骨鹰嘴突等处,表现为圆形无痛性皮下结节,质硬,稍隆起于皮肤表面,大小不一,与皮肤粘连,不易推动。
类风湿性血管炎 类风湿性血管炎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另一种特异性表现,主要累及小动脉和微动脉,基本病理表现为坏死性动脉炎,动脉周围炎及动脉外炎,表现为受累组织的局灶性坏死、吞噬核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浸润。
其他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还可出现类风湿性肺病、肾脏损害、心脏受累、眼部病变等关节外表现。其中类风湿性肺病主要为肺间质改变和胸膜炎;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心包炎和心肌炎;眼部病变主要表现为虹膜炎、巩膜炎等。
三、诊断标准
目前一般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提出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符合其中4项者方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晨僵至少一小时(≥6周);
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6周);
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
对称性关节肿胀(≥6周);
手部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放射学改变;
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类风湿因子数阳性(滴定度>1:32)。
符合上述7项中的4项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该标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总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对于疑似患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