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辨别微循环障碍程度: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的科学依据
引言: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20世纪以来,微循环检测被运用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检查。
目前,“微循环障碍检测仪”成功在类风湿专业医院——成都附大类风湿研究院运用,成为准确辨别微循环障碍程度,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的科学依据,为对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了科学保障,进一步提升了类风湿临床治疗有效率!
什么是微循环障碍检测仪?
对RA疾病诊治的意义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机体,血液要灌注到全身各处,仅靠心脏有限的收缩力是不够的,而必须靠微血管自身的节律性运动来进行第二次调节供血,微血管自身的节律性运动,与心脏并不同步,有着它自己的规律。因此,医学上又把微循环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因滑膜处无菌性炎症的堆积,引起病灶处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缺氧,药物、营养进不去、代谢产物堆积出不来,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致使传统治疗的药物及营养物质很难突破病变的滑膜层到达关节腔内,失去了药物治疗的初衷。
因此,检测类风湿患者微循环障碍情况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有重要意义。
1准确辨别微循环障碍程度:为分期、分型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病变关节无菌性炎症的多少,可准确辨别微循环障碍程度,进而判断患者早、中、晚期分型,为分期分型辨证施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指导医生制定诊疗方案:
①很多患者常年吃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那么,药物治疗为何无效,肝肾等功能是否出现损伤,药物及营养供给通道是否通畅等,通过微循环障碍检测仪出具的检测报告,可清清楚楚。
②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是否适合药物治疗及体质调理是否适合药物等,指导医生制定诊疗方案。
分型、分期检测,准确辨别药物、营养通道是否畅通,治疗是否有效具体内容
轻度异常:纤细型血管
血管纤细、狭长,血管末梢供血不足,但整体供血较为通畅,但血循步子,出现部分微循环障碍。
主要表现在RA患者的早期阶段,患者关节病变部位存在无菌性炎症、炎性介质及代谢物,药物及营养物质的穿透性已经减弱,表现为血循及营养的部分障碍。
中度异常:短小型血管
血管短小、血流不清,表面微循环供血不良,外周循环不良,出现器官/关节等的缺血、缺养性病变。
主要表现在RA患者的中期阶段,患者关节病灶处滑膜增生增厚,局部微循环出现阻断、血管短小,时断时续;同时关节腔内已经出现缺血、缺养性病变,药物、营养供给通道受阻严重。
重度异常:淤血型血管
血管严重扩张,有明显淤血现场,血流变慢或无血流(完全阻断),红细胞局部受阻、聚集严重,表明微循环障碍严重。
主要表现在RA患者的晚期阶段,滑膜增生增厚,骨质融合,药物、营养的供给通道微循环完全破坏,血循及供养被阻断在关节囊表面,为关节腔提供药物、营养供给的通道完全阻断,关节腔处于“隔绝状态”,病情表现严重。
微循环检测仪优势:
1、微循环检测仪属于精密检测仪器,检查方便,不浪费时间,安全伤、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2、微循环检测仪采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在检测出人体其他机体功能运行情况,比一般检测有效。
3、微循环检测仪能够实时、清晰的观察分析关节病变情况。
4、微循环检测仪操作简便,采用高清晰度、高分辨率CCD摄像机可直接从监视器上供多人同时观察、分析、示教。
5、微循环检测仪并可与计算机联机操作,进行微循环图像处理,打印出检验报告。
微循环障碍检测仪临床意义:
1、通过检测微循环情况,来确定药物治疗是否有效的标准;
2、辨别病变部位微循环障碍严重程度,提示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及阶段;
3、对比治疗前后微循环状态,科学评估治疗是否有效及效果是否显著;
4、结合TMT红外热成像炎症检查,实现炎症及供给通道双项检查,治疗更有针对性。
温馨提示:微循环障碍检测仪是查看人体甲襞(指关节)微循环情况,对长期服药无效的类风湿患者有很好的检测作用,通过科学的分析更好的为类风湿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